浙江省科技厅印发《浙江省中长期科技创新战略规划》
浙江省科技厅发布了关于印发《浙江省中长期科技创新战略规划》的通知,规划重点内容如下:
一、面向2035年的科技创新形势与需求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学研究由微观到宇观各尺度上纵深演进,学科横向交叉融合日益紧密,以问题为导向的科学研究越来越受重视。信息通信技术全面扩散,与其他领域科学技术快速融合创新,催生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正大规模改造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现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突飞猛进,推动人类潜能超越生物限制,向更加智能化和泛在化方向发展。新材料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绿色和低碳化发展趋势明显,特别是碳达峰碳中和的新需求将推进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进入21世纪以来,我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紧紧围绕建设科技强省战略目标,抓重点、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自主创新能力、科技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2020年全省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5位,企业创新能力居全国第3位,一批标志性成果加速涌现,一大批独角兽企业和领军型科技企业加速成长,数字经济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动力,“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科技支撑引领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但是,我省还存在国家级创新平台载体偏少、产业集群创新能力不强、高端创新人才紧缺等诸多短板,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不足,亟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再创浙江发展新优势,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贡献浙江力量、浙江智慧。
二、科技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互联网+”科创高地,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科创高地,占领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创新制高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浙江路径基本形成,创新体系更加完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大幅提升,“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更加优化,涵养全球创新人才的蓄水池加快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成效凸显,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初步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到2030年,“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科创高地全球影响力日益彰显,创新策源地建设初现成效,领军型企业和高水平研发机构高度集聚,特色创新生态系统高效运转,全省域协同创新的格局初步形成,浙江省成为长三角创新发展新一极。
到2035年,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基本实现科技现代化,成为“中国创新之窗”、我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及全球科技创新高地,为基本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奋斗目标提供强大动力,为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主要标志如下:
——三大科技创新高地全面建成。在“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领域集聚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和领军型企业,原始创新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推动浙江成为三大科创高地领域世界级科技创新高地。
——全球创新人才蓄水池基本建成。在三大科创高地领域集聚一大批顶尖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形成人才高峰,成为最具影响力吸引力的国际人才流入地之一。
——国际一流创新创业生态建立健全。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技术交易平台体系全面构建,数字技术引领的创新模式蓬勃发展,面向创新的科技金融体系全面形成,科技成果与资本实现有效对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创新体制机制率先形成。
——全域创新体系全面形成。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廊道成为一流创新策源地,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实现全覆盖,科创走廊、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协同联动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区域创新的系统效应和整体效能显著提高,浙江成为全球创新网络重要节点。
——智慧化社会率先建成。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未来社区、智慧乡村等基本建成,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和社会治理等领域新技术广泛应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
三、打造战略科技力量
以提升源头创新能力和推进三大科创高地建设为目标,以高水平实验室、高校院所、企业创新联合体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建设为依托,打造支撑浙江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承担国家使命的战略科技力量。
主要包括构建高水平实验室体系、推进高水平高校院所建设、打造企业创新联合体、构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等举措。
四、增强高质量科技供给
坚持以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以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加强前瞻布局和主动谋划,着力实施科技创新“双尖双领”计划,强化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到应用示范的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积极对接国家战略任务布局,围绕打造“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和抢占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制高点,聚焦先进计算与新兴软件、基因编辑、磁性新材料、碳达峰碳中和、农业新品种选育等重点领域,探索部省联动实施一批国家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积极参与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实施在强化前瞻性基础研究、提升源头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培育未来竞争新优势,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
主要包括加强前沿基础研究、强化三大领域科技引领、强化四大优势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等举措。
五、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打造特色产业创新集群,构建科技创新引领、协同融通发展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主要包括建设高能级创新载体、培育创新型企业、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等举措。
六、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适应要素全球流动,破除阻碍要素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提升技术要素市场配置效率,建设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内外链接的全球技术转移枢纽,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主要包括完善技术要素市场配置机制、建设全球技术转移枢纽、完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发展科技创新创业等举措。
七、创新驱动美丽幸福浙江建设
充分发挥科技对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支撑引领作用,率先探索形成科技创新赋能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浙江经验。探索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的浙江模式,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化科技创新对资源环境、生命健康、公共安全、城市治理、农业农村等社会民生重大问题的支撑力度,全面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主要包括科技引领绿色低碳发展、科技助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科技支撑城市治理智能化、科技服务公共事业发展等举措。
八、构筑全域创新共同体
按照“一湾引领、联动发展”的思路,着力构筑全域创新和融通发展的开放格局,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全球科技创新网络。
主要包括培育世界级创新型湾区、加强全省域创新协同联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构筑全球科技创新重要节点等举措。
九、建成全球创新人才蓄水池
落实人才强省战略,汇聚全球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吸引力的全球创新人才蓄水池,持续推进人才驱动科技强省建设。
主要包括引育国际高端创新人才、造就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创新型浙商队伍建设、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等举措。
十、打造最优科技创新生态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与激励,汇聚各类金融资源,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以系统观念全力打造最优科技创新生态,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实体经济提供重要支撑。
主要包括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强化知识产权高效运用和保护、加强学风作风建设、加强科技普及与创新文化建设等举措。
十一、规划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和完善党对科技创新发展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科技强省建设领导小组作用,推动各级部门协同推进落实各项任务部署。发挥省科技咨询委员会作用,集聚国内外一流专家为科技创新发展建言献策。加强县(市)科技工作,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任务落实到县(市)基层。完善各级政府党政领导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负责人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督查机制,形成全社会推进科技创新的新局面。
(二)强化政策协同集成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长期稳定增长,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创新。落实《浙江省科技进步条例》以及相关法规和制度规范。强化科技创新政策供给,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强化政策协同与集成,引导土地、资金、人才等全社会各类资源要素支撑科技创新发展。
(三)建立监测评估机制
科学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推进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发挥第三方评估机构作用,定期对规划实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评价。根据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和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新变化,对规划指标和任务部署进行及时动态调整。
(来源:浙江省科技厅)